更厚的装甲,更强的火力一直是坦克设计师们的目标。有这样一种战车,其正面装甲厚度接近巡洋舰的装甲带厚度,超强火力却可以摧毁目视范围内的一切敌军坦克。这就是德国的猎虎式坦克歼击车。“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是德国在二战期间投入实战的最重装甲战斗车辆,堪称二战最强的头号王牌战车!
如果说“虎”式重型坦克和“虎王”重型坦克,是二战中重量超群的重型坦克的话,那么,同一系列的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更是“重中之重”了。就战斗全重而言,“猎虎”坦克歼击车达到了惊人的71.7吨,不仅远远超过了“虎”式重型坦克,也超过了“虎王”重型坦克,在二战用于实战的坦克装甲车辆中名列前茅。说“猎虎”是“重中之重”,还表现在它的武器上。其128毫米的长身管火炮,在二战的坦克歼击车中,也是数一数二的。让我们看一看“猎虎”坦克歼击车到底是怎样一种装甲战车吧!
虎虎生威,一对“虎兄虎弟”
论“血缘关系”,“猎虎”坦克歼击车和“虎王”重型坦克更亲近些,成为一对“虎兄虎弟”。而“猎虎”和“虎”式重型坦克的关系就稍稍“远一点”,只能算是“表兄弟”。
二战期间的德国军方对重武器的火力和防护力的追求已经到了近乎偏执的地步,相当重视坦克歼击车的研制,成为自行火炮中的主流,其装备数量仅次于战斗坦克,为了加强反坦克的火力,几乎在研制“虎王”重型坦克的同时,就着手研制“猎虎”坦克歼击车。
1944年2月,由亨舍尔公司和波尔舍公司分别设计了两种“猎虎”坦克歼击车。亨舍尔公司设计的车体两侧有9对负重轮,负重轮直径为800毫米;波尔舍公司设计的车体两侧有8对负重轮,负重轮的直径为670毫米。另外,两种样车的行动装置的扭杆布置形式也不相同。样车最初的命名为JagdpanzerⅣ(即“猎豹”Ⅳ),后来改称为Jagdtiger――“猎虎”。说起“猎虎”的命名,还要做一番解释。原来,在德文中,字根Jagd含有“狩猎、歼击”的意思,而tiger则是和英文同源,同指大型猫科动物――老虎。这样看来,Jagdtiger的真正意思是“虎”式坦克歼击车,或称“狩猎的老虎”。“猎虎”不过是一种简约的称呼而已。
“猎虎”定型后,由圣瓦勒丁工厂生产。原计划于1943年12月开始生产,后改为1944年7月。逐月的生产量为:1944年7月生产3辆,8月生产3辆,9月生产8辆,10月生产9辆,11月生产6辆,12月生产20辆,1945年1月生产10辆,2月生产13辆。总生产量为72辆,加上试生产的几辆,共77辆。少数几辆安装88毫米火炮的“猎虎”,设计编号为Sdfkz.185;多数安装128毫米火炮的“猎虎”,设计编号为Sdkfz.186。
“猎虎”坦克歼击车由“虎王”重型坦克改装而成,战斗全重为71.7吨,车长10.65米,车宽3.63米,车高2.95米,显得“人高马大”、虎头虎脑。乘员人数为6人:车长、炮长、驾驶员、2名装填手、无线电员兼前机枪手。其中,驾驶员在车体前部左侧,无线电员在车体前部右侧,战斗部分有4名乘员――车长位于火炮的右侧,炮长位于火炮的左侧,火炮的后方是两名装填手。安排两名装填手,可看出装填128毫米炮弹的担子不轻。车体后部为动力舱。
大杀器,反坦克火力最强的坦克炮
“猎虎”坦克歼击车最显眼的特征之一是它那长身管的128毫米反坦克炮。其型号为Pak44型,身管长为55倍口径,由克虏伯公司研制。这种反坦克炮的原型为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的128毫米高射炮,经克虏伯公司改装成车载式反坦克炮。同时研制的还有牵引式的128毫米反坦克炮,型号为Pak80。
车载式和牵引式在结构上的差别,除了炮架不同外,有无炮口制退器,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牵引式的,一般有炮口制退器,而“猎虎”上用的车载式的128毫米火炮,则不带炮口制退器。究其原因,是因为“猎虎”的设计者认为,“猎虎”的块头相当大,足以吸收强大的后坐力的能量,而加上炮口制退器后,炮口焰加大,易于暴露自身。看来任何事物都是有利又有弊两个方面。
这种火炮为横闩式,高低射界为-7.5~+15度,方向射界为左右各10度,弹种有穿甲弹和破甲弹,均为分装式炮弹,弹药基数40发,炮弹布置在战斗室的两侧及底部。装填炮弹时,两名装填手有明确的分工,左面的装填手为主,负责推弹入膛;右而的装填手负责开闩及关闩,并把右面的炮弹递到左面装填手的手中。这种火炮的反坦克威力相当强大,在1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击穿倾角30度的230毫米厚的钢装甲;在3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垂直命中时,也能击穿173毫米厚的钢装甲。实战中,在1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击穿美军M26“潘兴”重型坦克的前装甲,不费吹灰之力。
辅助武器为1挺MG42型7.92毫米前机枪,由无线电员兼前机枪手操纵射击,高低射界为-8-+17度,弹药基数为1500发。必要时,可以在车体顶部装1挺7.92毫米高射机枪。不过,只有少数的“猎虎”上装上了高射机枪。
观瞄装置以炮长用的望远式直接瞄准镜为主,另有车长用的炮队镜式潜望式瞄准镜,为可升降式。
可以认为,这种128毫米反坦克炮是二战期间威力最强大的车载式反坦克炮。尽管在二战期间有155毫米级的车载式火炮,但这些都是自行榴弹炮,属于支援火力一类,一般不用于反坦克作战。
陆地霸王,厚重的装甲
“猎虎”坦克歼击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那厚重的装甲。某些部位的装甲厚度甚至超过了“虎王”重型坦克。车体和固定式炮塔为钢装甲全焊接结构,最厚处的炮塔前装甲,厚度达250毫米,倾角为75度,不仅超过了“虎王”重型坦克炮塔主要部位的装甲厚度,也超过了“鼠”式超重型坦克最厚部位的装甲厚度(215毫米),堪称是二战期间坦克和自行火炮中最厚的装甲。
此外,顶部也有40毫米厚的顶装甲,比起二战初期及中期的自行火炮多为顶部敞开式结构,是一大进步。不过,底部的装甲厚度只有25毫米(后部)和40毫米(前部),是“猎虎”的“薄弱的下腹部”。
虎落平阳,机动性的“软肋”
“猎虎”坦克歼击车的动力装置和“虎王”重型坦克的相同,为HL230P30型V型、12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也相同,为700马力。由于“猎虎”比“虎王”又重了好几吨,致使“猎虎”的单位功率更低,名义上的最大速度为38千米/小时,据说,实际上只达到了20千米/小时。加上其战斗全重太重,一些桥梁过不去,松软地段过不去,铁路运输也极困难,还要换上窄履带……机动性极差,成为“猎虎”坦克歼击车突出的“软肋”。
“猎虎”坦克歼击车传动装置、行动装置也和“虎王”的相同,变速箱有8个前进档和4个倒档。其行动装置均为交替排列式负重轮,但波尔舍公司和亨舍尔公司研制的两种车的负重轮直径不相同,扭杆的布置形式也不一样。“油老虎”燃油箱容量为860升,最大行程也只有170千米。
由于“猎虎”坦克歼击车的体型庞大、重量大、高耗油、机动性较差,盟军的坦克歼击车往往利用机动性好的优点,避免和“猎虎”正面交锋,而是周旋到背后攻击它的薄弱环节。这样,威风的“猎虎”往往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变成了“跛足的虎”。
困兽犹斗,最后的疯狂
“猎虎”坦克歼击车只装备了两个营,一个是第512重型歼击坦克营,一个是第653歼击坦克营。
第512重型歼击坦克营始建于1944年夏天,由两个连组成,每连编有10辆“猎虎”坦克歼击车。1945年3月,又补建了第3连,但只有5辆“猎虎”坦克歼击车。第512歼击坦克营配属给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参加了在匈牙利的战斗。后被调回德国本土,参加了西线的防御作战。在鲁尔的防御战中,击毁了大约50辆美军坦克,“猎虎”坦克歼击车也有相当损失。
第653重型歼击坦克营编成于1945年春天,参加了阿登战役,然后被用于莱茵河战役以及卡尔舒赫地区的作战。第653营的战绩不如第512营,在和美军坦克的交战中,相当一部分“猎虎”被击毁,还有一部分“猎虎”因燃料不足被迫放弃或销毁。到德国投降时,几乎一辆“猎虎”也没剩下。
由于“猎虎”坦克歼击车生产的数量本来就很少,加上战损及故障后己方主动销毁,到二战结束时,残存的“猎虎”坦克歼击车少而又少,只有极少量“猎虎”坦克歼击车被盟军缴获或修复,成为少数国家战车博物馆中的馆藏珍品,弥足珍贵。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国家必然拥有强大的战争潜力。因此,战争中的战胜国往往是军事大国更是经济强国。在二战中,战争潜力相对弱小的德国将改变战局的希望寄托于某种新式武器,结果新式武器虽然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最终决定战争结局的还是综合国力。
所以,评价某种新式武器,不能仅仅看它的性能,而是要从总体、从战略的高度去看待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单纯依靠几种新式武器是不可能赢得战争的,不过随着武器经济技术含量的增加,新武器与战争结局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战争期间德国研制的种种新式武器对战后军事技术变革的深远影响就是最好的证明。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盟国不具备研制生产“虎式”、“虎王”、“猎虎”一类新式武器的能力,而是在面对研制、生产这类武器的必要性与成本的选择时,无疑盟国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