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笆庄秘闻》:“杨教授”和“电疗”,我还是选择反复读档重玩

“少年,这是病,得电!”

“健康游戏忠告”在每一款游戏开篇时候跳出的时候,会被认为是怎样一种存在呢?大概和印着“吸烟有害健康”提醒的高级香烟一样,有些“多此一举”的感觉。

标语和忠告意味着一种警示,警示一种不良隐患,当人有意识去控制和把握适度,那么就被认为是“健康的”。但如果这种警示只是一个习惯性的跳过,以游戏为例,沉迷游戏就可能变为“网瘾”。

《篱笆庄秘闻》:“杨教授”和“电疗”,我还是选择反复读档重玩

当网友“雷斯林”的《杨永信,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的文章,再次掀起“讨杨”狂潮的时候,杨永信的网戒中心和青少年的“网瘾”问题,已经上升成为一种社会问题。有大加讽刺批判“磁暴步兵杨永信”的,也不乏称杨永信为“救世主”的家长表示感激涕零卫道的,更多高明的媒体持中立态度,尽可能真实的还原“电击治疗”戒除网瘾事实,让大众去见仁见智评判的。

众说纷纭的社会问题,其复杂程度的确不好一概而论,就从在 Steam 获得过“青睐之光”的文字冒险游戏,来试着了解杨教授和“电疗戒网”的冰山一角。

《篱笆庄秘闻》:“杨教授”和“电疗”,我还是选择反复读档重玩

游戏中,你将扮演的是一名成长于单亲家庭的十七岁叛逆少女。母亲忙于生意,只给了你物质上的关爱。为了引起母亲关注,你一再出格,在多次逃课甚至辍学后,你被母亲连哄带骗送进一个偏僻山村“篱笆庄”的一家网戒所进行治疗。

《篱笆庄秘闻》:“杨教授”和“电疗”,我还是选择反复读档重玩

据多家媒体报道,该网戒所治好过许多染上网瘾以及患有其他精神问题的青少年,挽救了无数家庭。管理网戒所的心理学教授更是被家长们视同救世主,各个地方小报都对他赞誉有加。

但这一切都是真的吗?进入网戒中心的你,发现这其中除了控制自由和“电击”治疗的高压日常下,还有一些更为不堪的事实...

《篱笆庄秘闻》:“杨教授”和“电疗”,我还是选择反复读档重玩

《篱笆庄秘闻》:“杨教授”和“电疗”,我还是选择反复读档重玩

游戏的目的是谨慎调查篱笆庄的秘闻并逃出网戒所。因此需要小心的收集证据和出逃的工具,在

高压的环境里违心的做一些选择曲意逢迎,以保证不被带入电击室“治疗”。

《篱笆庄秘闻》:“杨教授”和“电疗”,我还是选择反复读档重玩

游戏设置有一个“精神值”,被电击或者在逃跑中被发现,都会降低精神值,低至0之后,游戏将以失败而结束。意味着在这款游戏里,不能根据自己所想来选择答案,游戏的本质还是再让人了解剧情,了解这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事件本身。

《篱笆庄秘闻》:“杨教授”和“电疗”,我还是选择反复读档重玩

非亲历的始终是旁观者,却也只能说一句“正义有时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毫无疑问《篱笆庄秘闻》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并且加上了带有主观偏向的艺术加工,包括戒疗所外篱笆庄里村民之间不可见人的黑幕,影射的社会问题也不止“电疗戒网”一个,还有比如拐卖妇女的恶行。在五个不同的结局和支线剧情里,我起初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了一些看似“不卑不亢”的选项,结果自然是反复的 Loading 存档。

这个文字冒险游戏其实并不“好玩”,根据其选择的主题,便知游戏的话题讨论性是比游戏性更为核心要展现的。在压抑和略沉重的图文剧情后,一些玩家也认为现在能够自由的玩游戏评价游戏,与之前网戒所的受害者们比起来,是一种幸福。

但作为旁观者来看,我们没有进入过网戒所,也不是网戒所“病友”的父母家人。出于从情、理、法看待事件的本质,表达相应的正确与正义也是舆论的一种压力,需要让当事人自己、家人、拥护支持电击治疗者等多个社会角色,去思考这个社会性事件的多面性,并能试图找到一种比“电疗”优化且有效的方法解决网瘾。

罂粟花是美丽的,开在路边并不会对人造成任何伤害。同样,游戏本身也是单纯的,想带给玩家的也不是“网瘾”的负面。当健康游戏忠告不再是一种跳过的标语,当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与教育不寄托于“救世主”时,那么也无需天降的正义和被捧上天或者被痛批的“戒网专家”了。

《篱笆庄秘闻》:“杨教授”和“电疗”,我还是选择反复读档重玩


 

篱笆庄秘闻相关攻略
篱笆庄秘闻破解版下载(
篱笆庄秘闻破解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