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是干什么的,盘点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近日,借回乡探亲之机,笔者对周围乡邻随机进行了走访。当问及“如果你到当地金融机构取款,手续齐全的情况下却三番五次取不出来,你该怎么办?”乡邻给出的答案出乎意料,不少人脱口而出的居然是“找关系,通过熟人想办法解决”,还有的表示,“找村委会或驻村帮扶工作队,让他们出面协调”。

无独有偶。年初,人民银行组织了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满意度调查,通过对不同区域(城市、乡镇)的调查发现,农村消费者在自己权益受到侵害时,首先想到的不是找银行或金融监管部门,而是找家人或朋友。

纵观时下有些农村,常住人口以老人、妇女和儿童居多,受所处环境及自身状况限制,这些人基本属于弱势群体,在与金融机构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仅不善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更易成为不法分子紧盯的目标,在借贷、理财等金融消费活动中受骗上当。加强这些人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责任大、任务重。

做实农村金融 宣传普及要跟上

近年来,在金融监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下,各地金融机构尤其是农商银行积极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将宣传普及金融知识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纷纷采取发放宣传折页、制作宣传展板、送戏下乡等方式,对农村金融消费者进行金融教育,收到了一定成效。

不过,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想要做到宣传教育的全覆盖绝非易事;另一方面,农商银行等机构从事宣传教育工作的人手有限,况且他们还肩负着其他诸多业务,这就使得宣传教育工作的推进与当地农村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尚有许多农村金融消费者像笔者的乡邻那样,对于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金融知识掌握不够,自主维权能力不强。

做实农村金融 宣传普及要跟上

改变这种不良状况,最主要的还是应当结合实际,努力做到适销对路。作为各地农商银行,有必要围绕这么三个方面做细、做实文章:

实现技术赋能。开展农村地区的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固然需要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广泛深入基层,面对面讲解,然而在此基础上,尤其需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借之延伸触角,使宣传教育工作更有条件摆脱时空限制。为此,各农商银行可充分利用移动网络及社交媒介,通过相关APP、QQ、微信群以及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以美篇、漫画、音频、视频、动画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农村人群参与的兴致,增进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

做实农村金融 宣传普及要跟上

找准适宜通道。在农村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可别小看了青少年、方言等通道。相关农商银行不能只会说普通话。会说普通话固然十分重要,但对一部分农村群体而言,未免隔了那么一层。农商银行不妨有意识地选派那些业务知识全面、善于与人沟通、会讲当地方言的员工,让他们通过亲切的乡音给村民授课、与村民交流。除此之外,还应当看到,在很多家庭,孩子的话家长更愿意听,也更容易听得进去。为此,金融知识宣传有必要从娃娃抓起,孩子们求知欲旺、接受能力强,也乐于表现自己,通过他们将相关金融知识传递给其周围的成年人,效果想必更好。

转变固有观念。通常情况下,农村地区更崇尚熟人关系,这种观念在农村居民中根深蒂固。很多金融消费者对于像借贷、集资、理财等问题多停留在熟人间的往来上,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可主张的权利都处于较为模糊的边界上。如此观念显然与现代金融消费要求不符,而且也易于出现纠纷、风险,损及一些农村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鉴于此,农商银行可通过有针对性地选取生活中典型的案例,用活生生的案例来触动农村大众,使之不断增强法规意识、权责意识,逐渐把对熟人无原则的信赖转变为凡事注重规则,学会依法合规处理金融消费关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