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喜欢文字的,肚子里都有点货。
但凭一腔孤勇真正进入自媒体后,日更,很多人不到1个月就会觉得江郎才尽。
不知写什么,知道写什么又不知道读者喜欢看什么,于是稿子拖了一天又一天,最后放弃。
其实,灵感枯竭、内容难产这事,很正常,人的大脑有限,惰性又太大,可能一个月看的书,几天就写完了,这时候我们该如何继续我们的内容输出呢?教你10大技巧启迪思路。
01个人经历
最热乎、有血有肉的一手素材就是我们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历,写出来的内容很生动、有代入感、激励人心,读者都喜欢看。
比如我第一次写“新媒体人的一周”,刚开始我还有点担忧,害怕大家不喜欢看,没想到反响很不错,大家觉得是一种经验分享,还提醒我注意休息。
当然,写自己的打拼故事,尤其是那种短期内逆袭的故事,大家也愿意看,看完后一是对你肃然起敬,二是激励到自己了。
02社群内容
当我们分享一件或奇葩或重大的事情时,别人会质疑,会觉得是你在信口胡说,这时候如果“有图有真相”的话,大家才会真正关注你的内容,而不是猜测真假。
当我们在一些论坛、或者社群中看到用户激烈讨论某件事,或者是有大咖分享经验的时候,可以截图下来,将大家争论的点作为文章的主题。
在一个内容平台,我经常看到一个账号分享职业论坛的故事,每次他的文章阅读量都是10W+。
03借势热点
热点是自带流量和素材的,我们只需要开动脑筋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切入即可。各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热榜,比如微博、知乎、抖音、B站等,都是我们获取热点的场所。
比如,前几天B站发布《后浪》这个短视频后,一时占据热搜榜,播放量高达2000W+,众多新媒体人也赶紧跟上步伐创作相关文章,朱一旦团队更是创作《非浪》,播放量达400W+。
04他人经历
除了我们个人的经历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去讲述我们身边的故事,比如家人、同事、朋友,或是网友。
最重要的记录与梳理,有时脑海里千头万绪,但写出来总表达不到位,写不出那味儿,一是我们知识匮乏,二是我们思考不到位,给自己一点时间。
比如我之前听朋友讲述了他被蹭车的经历,我创作了一篇关于“被同事蹭车2个月”的文章,讲述与同事的相处之道,三小时内阅读量收获20W+。
05旧文重创
在我做新媒体内容运营的第一年,我没有写过重复主题的文章,因为我觉得那很没有意思,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读者的不负责。
后来,我发现,人的记忆力有限,看过很快就会忘,更别说还有很多新粉丝没有看过以前的好文,加上我们的知识积累和个人阅历在不断增加,以前的主题我们也可以重新拿来创作的。
06阅后评价
做新媒体一定要懂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作,一是有大量素材可用,二是可信度高。优秀的书籍、影视作品、综艺,都可以拿来加入自己的感悟进行创作。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写书评、影评的,还有以综艺为主题的,阅读量都不低,之前《奇葩说》每周更新完,就会看到平台上有从各个角度撰文的,大多是10W+。
07竞争对手
做任何行业,都不能固步自封,我们每天都应该花点时间去关注同行的动态,别人发展得好,就学习,发展得不好就总结规避失误。
写作也是如此,同行的一篇文章火了,必定是有优秀之处,我们要去研究,尝试着另辟蹊径去创作内容。
比如说《后浪》一出,有人撰文赞同或反对,也有很多媒体人都从“后浪”出发创作了一些衍生作品,但有一位创作者却是从成为视频中的后浪需要花多少钱出发创作内容的,别具一格。
08内容平台
做新媒体,除了要了解我们创作领域内的东西,其他领域也应该多少涉猎些,很多时候跨界混搭更有吸引力。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去积累,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打开手机、电脑我们就可以到任意网站去学习。
比如今日头条、百家号、腾讯新闻、抖音、微博、知乎、简书、公众号,爱奇艺、B站、腾讯视频等,我们都可以去有目的地观看、搜集素材。
09 行业报告
各行业的报告数据都是经过严格调研的,可信度高,不仅可以用来调整我们的发展规划,还可以围绕进行创作,比如艾瑞网、QuestMobile、199IT、商业新知、智联招聘等。
我经常看QuestMobile里的行业报告,里面关于互联网的各个发展趋势都介绍得非常详细,也符合我们的认知与现状。
10热门评论
不得不说,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每次我看文章、视频底下的很多评论,不管是从逻辑还是文采、角度来说,都是非常优秀的,完全可以搜集起来或是启迪自己的思路。
最后,我想说,写一篇优质文章不容易,持续创作优质文章更难,我们想要有源源不断的好创意,就要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
以上就是这次关于创作灵感与素材搜集的分享,在创作方面有任何疑惑,都欢迎私信交流、探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