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卖出8212万,成本不过60元,疯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么?


只不过买个小玩具而已,居然扔了这么多钱!真是玩物丧志!

两年吞噬十几万的小玩具

只不过买个小玩具而已,居然扔了这么多钱!真是玩物丧志!

这是大多数人看到报道后,对北京小伙”王没谱”的第一印象。

没错,这位北京小伙的举动就像他的名字那样太没谱了,在短短的两年内,他购买一种称为盲盒的小玩意,居然花了十几万!

一天卖出8212万,成本不过60元,疯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么?

“王没谱”是众多盲盒爱好者之一。他入坑盲盒圈两年,痴迷现在最火爆的pop molly(泡泡茉莉)盲盒。

让他更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些”小玩意儿”居然疯狂涨价这么多。

他在幡然醒悟,自己的时候剁手行为必须要节制后,在闲鱼上”退坑回血”出售自己两年来的藏品,却出乎意料地卖了三十几万的高价。

也就是说,这几十个不起眼的小玩意,居然让”王没谱”在两年间躺赚20万元!

这也让”炒盲盒最高溢价近40倍”的话题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但是,绝大多数处于普通级别的玩家,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少则花费几百多则上千上万的买家屡见不鲜。

那究竟什么是盲盒呢?为什么会有人这么痴迷于它呢?

盲盒,和它的名字一样,就是买之前买家对盒子里的到底是啥完全不知道,想要买到心目中的盲盒只能全凭运气。

这还不算最吸引人的地方,最令这些”盲盒迷”们为之疯狂的是,抽到隐藏款!

比如,”王没谱”收藏的Molly系列盲盒,一系列的盲盒总共有12个基础款,其中只有一个是隐藏款,也就是稀有版本。

一天卖出8212万,成本不过60元,疯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么?

按概率算的话,如果说买家抽中基础款的概率是1/12,那么能抽中隐藏款的概率也就是1/144。

而一个盲盒动辄就要近60元,”王没谱”同学会为盲盒能花上十几万也就不足为怪了。

一天卖出8212万,成本不过60元,疯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么?

盲盒收割只是智商税?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POP MART天猫旗舰店显示,当天的交易额居然出乎意料的高达8212万元,占整个玩具类目销量的排名第一!

同时,有数据显示,50%的买家年龄在18—34岁,也就是说,在买玩具的大军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了主力军,玩具市场已明显呈现成人化。

即使有很多人认为,这种花大价钱在玩具上的行为是在被收割智商税,但是,现实情况不得不让我们承认,买玩具已经成为年轻人甚至是成年人的一种娱乐方式。

面对质疑,很多资深玩家站出来反驳:难道玩具只能是孩子的专利吗?成年人有自己选择的权利,需要用硬性标准来衡量吗?

一天卖出8212万,成本不过60元,疯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么?

对于很多买家来讲,购买盲盒带来的不少的乐趣

  • 释放压力,缓解情绪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大多职场人在忙碌了一天后,有的人下班后选择胡吃海喝,有的人选择唱K来缓解被压力压榨的自我,而盲盒玩家则选择了另一种不同的方式,就是沉浸在玩具的世界里。

看到各种单纯而温婉的小玩偶,职场和生活中的阴霾立刻烟消云散,只剩下单纯的快乐。玩具带来的只不过是心灵上的一种放松和自我救赎。

即使被说成幼稚又怎么了?只要不耽误自己高兴,又有什么关系?

  • 唤起童年美好记忆

收集小浣熊方便面里的水浒卡,铁皮青蛙、陀螺、这是当初80后、90后童年最快乐的活动了。

当我们看到小伙伴买下一堆的泡面,只是为了收集到全部的泡面卡片而羡慕嫉妒恨,或者因为自己集全了所有的卡片而欢呼雀跃,那份成就感,成为了为了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一天卖出8212万,成本不过60元,疯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么?

成年后,残酷的现实世界中,也唯有玩具还能给成年人搭建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很多当年的小伙伴长大后,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重新投入到玩具的世界中。

比如,著名的玩具乐高就有庞大的成年粉丝群,他们在拼搭的过程中,释放了小时候对积木的深厚感情。

  • 新型社交方式

无论是购买盲盒,还是开箱,收集,展示,甚至收藏互换,对于玩家来讲这就是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

就如同众多收集爱好者一样,很多玩家会在各种贴吧,群聊中交流自己的收藏品和收藏经验,也用自己重复或者不喜欢的款式与其他玩家进行交换,形成了一个独有的社交圈。

对于盲盒,很多玩家追求的只是精神与情感上的满足。没有什么比拥有它带来的欢愉感更纯粹,更直接。

一天卖出8212万,成本不过60元,疯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么?

盲盒的背后是对控制权的渴求

对盲盒或者其他的玩具,与其说是年轻人对玩具的执着的不如说是他们对于自我控制权的一种渴求。

他们可以选择买或者不买,为玩具花费多少,全在自我掌控中。不同于长辈的消费和价值观,现在的90或者00后一代人来说,比起实用价值,千金难买我乐意才是购买盲盒的真正意义。

然而,有的玩家在买盲盒的路上越走越远,越是买不到自己想要的款式就越想要买,总觉得下一个就能抽中自己想要的,结果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其实,这是一种被称为控制错觉的心理。

一天卖出8212万,成本不过60元,疯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么?

什么是控制错觉?

先来讲一个故事,日本曾经有一家保险公司,允许自己的员工以每张1美元的价格买彩票,头奖为500万美元。当中,有一半的彩票可以自己挑选,而另一半彩票则是由公司随机挑选的。

到了抽奖那天,公司派工作人员找到了那些买彩票的人,并告诉他们说有人想买他们手中的彩票,希望他们能转让出来。那么,这些人会以多高的价格来出售彩票呢?

随机抽到的彩票出售平均价是1.96美元,而自己挑选彩票的平均售价则高达是8. 16美元,差不多是近五倍的价格。

因为这些人认为,自己选的彩票中奖率肯定比随机抽取的彩票更高。但是事实上来讲,两者中奖的可能性几乎是完全一样的。

这就是控制错觉。

一天卖出8212万,成本不过60元,疯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么?

人们通常会认为,在偶然性的事件上,自己的控制能力比实际的更为强大。但从客观实际上来讲,偶然性的事件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

所以,控制错觉是指我们会高估自己对外在事件的影响力,认为事情是受自己控制或影响,但实际上可能与自己毫无关系,这个是一种认知偏差。

也就是说,我们实际的控制能力比我们认为的要少。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控制力错觉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被错误的外界刺激导致主题感偏差

我们的控制感是通过对周围事件的感知来确定的。

一些错误的外界刺激很容易让我们误认为,自己的掌控力很强。这就好比很多人喜欢玩的手游,在游戏世界里,自己就是整个世界的主宰,所有的剧情和设定都围绕自己,在游戏世界里,让人控制感的爆棚也是游戏能吸引人的主要原因。

  • 自我归因忽略了概率

当人们面对和技能相关的事件时,很容易会忽略概率这个事情把事件的结果归因为自己的技能或者聪明才智,也就是自我归因。

一天卖出8212万,成本不过60元,疯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么?

那么,在职场和生活中,我们怎么提高控制力呢?

1:区分是技能还是概率

美国心理学家埃伦· 兰格认为,人们的日常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叫技能,一种叫机概率。

技能是通过长时间的不断学习和刻苦训练才能获得的,人们的举动和事情的发生结果是息息相关的,比如,学习语言,各种职业技能等。

而概率则恰恰相反,忽略掉所有因素和发生情况的事件,也就是人们的举动和事件的结果无关,只与概率有关。比如买盲盒抽中隐藏款。

一天卖出8212万,成本不过60元,疯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么?

2.提高自控力远离冲动

在《辛德勒的名单》中,一个喝得醉醺醺的纳粹头子,结结巴巴地对坐在椅子的辛德勒说:”知道吗?我总是在看你,观察你,你从来都不会喝醉。那就是绝佳的自制力!”

正如这个纳粹头子所说的那样:”自制力就是权力。”

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控制力,首先得忘记,世界不是那么简单的单一归因的,这个世界也不是都绕着自己转的,对于世界,我们的控制力比自己想象中要弱,这种自我暗示,可以让自己的控制错觉恢复到理性。

一些自我控制力较强的人,会通过意志力来压制自己的冲动,会坚持勇敢面对问题,也正是这样,这些人会比控制力弱的人更容易成功,这也就是我们看到的一些盲盒玩家所说的会及时止损。

一天卖出8212万,成本不过60元,疯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么?

控制力强的人往往能够克制自己的冲动行为,抵御生活中的各种诱惑或者陷阱,表现出积极面对和处理问题的态度,而控制力欠佳的人却往往会让自己陷入泥沼无法自拔。

3.自我控制越练越强

科学家通过脑部扫描仪研究发现,当人们发生冲突时,好斗者的脑部活动,自我控制的部分比好斗性较低的人的活动更活跃。可见,好斗者其实很想控制住自己。

也就是说,在冲突中,好斗的人不是不想控制自己,他们只是不善于控制自己。

科学家还发现,自我控制能力类似于肌肉的力量:

一天卖出8212万,成本不过60元,疯狂的盲盒到底玩得是什么?

“两者都会因为不断的使用而变得比较虚弱,但可以通过休息得到补充,并且随着练习而加强。”

新南威尔士州大学的托马斯.丹森教授认为,可以通过使用自己不常用的手比如左手,来使用鼠标、开门等,可以很好的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你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不妨尝试着练习,因为练习自我控制和小时候练习穿衣服没有什么区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