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完全相同的河流。”因为当你第二次走进同一条河流的时候,它已经发生变化了,因为河流奔涌向前的过程中,水早已不是原来的水了。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永远都处于不停变幻中,正如疫情过后,即使曾经空荡的街道重新填满了人流,也不代表生活回到往日,我们正面对着全新的数字世界和云上生活。
转瞬之间,2020已走过大半,9月17日新的云栖大会如期而至。
一、新基建,数字经济“基础层”
这次的大会除了展示目不暇接的震撼科技外,阿里云还与北大光华联名发布了一份“数字风云榜”,从数字治理、数字产业和数字生活三大方面,总结了数字经济时代的十大趋势。
在榜单的发布现场,数字产业发展出现一大关键词:“棋盘”。这个棋盘横轴是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底层技术,纵轴则是零售、教育、医疗、交通等等应用产业,横纵交织,形成了整体的数字产业布局。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次数字经济十大趋势也可以看做一个棋盘,横向划分是数字治理、数字产业和数字生活三个方向,而纵轴也分为三层:具体到产业和场景的应用层、作为产业支撑的平台层,以及作为深层架构,发展根本的基础层。
可以观察到的是,数字治理、数字产业和数字生活各有两个应用层趋势和一个平台层趋势。比如在数字治理领域,产治融合和协同式新型治理关系可以当做应用层,而碎片化治理向整体治理过渡,则是平台层趋势,应用层趋势是平台趋势的子集。
而十大趋势中,唯一属于基础层趋势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新基建”。
在工信局的定义里,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换句话说,数字化趋势下,伴随着新需求的不断迭代,数字技术和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创新的过程中,正在形成新基建。而新基建,正是一切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
地球上的水循环,都以大海为底座,而数字生活,必用云来依托。所以,无论是以5G、AI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还是以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数字平台基础设施,或是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代表的智能化物理基础设施,一切的底座都是云技术。
新基建浪潮中,搭载着数字化运行规则的新世界则成为了新发明、新商业以及新生活的创造源泉。新的消费将会构建新的业态,最终形成竞争的新优势,枝繁叶茂下,“新基建”也将成为支撑中国产业市场体系、加快制造业和国家治理体系升级的基础条件。
总结来说,新基建是未来经济的基础,然而为何2020,会成为新基建元年呢?
二、新基建元年的东风
之所以2020能成为新基建元年,不仅是提供算力基础设施的公共云平台逐步成熟,还有AI、数据智能、物联网、区块链、边缘技术等数字化与智能化能力的协同赋能下,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赛道开始出现引领者。
据Gartner最新报告,在亚太市场上,阿里云的市场份额连续三年排名第一。阿里云这样云服务引领者的诞生,既是中国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也是新基建乃至于整个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技术基础。之所以能快速占据市场,阿里云除了有先发优势,更重要的是切合了市场需求,先一步完成了云技术的进化。
就拿2016年杭州城市大脑建立来说,当时没人能够想到通过交通摄像头记录车流信息,可以动态调整红绿灯的状态从而控制车流,缓解城市拥堵,背后是阿里云的IoT物联网云平台已经有了链接万物的顶级算力。
多年以来,在“新基建”一词未提出之际,阿里云在潜移默化中对数字生活做出了的重要创新与改变。
而今年疫情爆发不久,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能够迅速重新走上正轨,也得益于新基建的帮助,让数字经济大爆发,特别是线下场景的数字化,和产业数据融合化两个大的发展方向,正在从“需求侧”呼唤着新基建的发展。
工厂停工多日,阿里云打造的制造型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可以通过远程协同把机器和设备重新开动起来;学校无法开学,学生们通过钉钉复课;医院人满为患,而在线医疗能在避免传染的情况下实现迅速诊疗……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原本以线下为主的场景迅速导向线上,云教育、云医疗、云办公等板块快速发展,而线上服务也正在深入线下,盒马鲜生、社区商业造就了数字消费身边化,外卖APP向着本地服务拓展,骑手小哥开始送一切,在这样的双向发展中,流量和用户时间成为大多数商业模式的硬通货。因此,线下场景的数字化,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视为“线上线下一体化”。本质上是从互联网经济中诞生的经济模式,开始超脱互联网领域,进一步向着全域的数字化经济发展的结果,在本次阿里云发布的数字经济大趋势中,这一趋势在数字生活领域表现尤其明显。
相比线上场景的数字化,产业数据的融合化涵盖更为广泛,因为线上线下一体化,天然包括数据融合。企业数据的数字融合正在重构企业的运营模式,指导后端链路生产、研发等环节,全域数据中台快速发展;而支付宝的健康码成为了数字治理的象征。
在传统意义上,企业上云的核心目的是避免自建数据中心,从而节省计算成本,满足业务弹性;而如今云的主要作用,是整合并深挖数据,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最终实现降本增效与业务创新,并产生很强的经济规模和社会价值。
市场的需求变化,驱动着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混合云、边缘计算与区块链技术正在拓展云服务的边界,使得云服务逐步“去中心化”。而相较于其他厂商的力图使两云并行的混合云架构,阿里云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线下业务向线上发展,云平台的技术架构会逐步趋同,因此推行的是将公有云技术架构延展到私有云中的技术路线。而市场发展趋势也证明了阿里云的判断,根据2021年Q1阿里财报显示,该季度阿里云营收快速增长,主要是公共云及混合云业务,公有云的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人认可。
在边缘计算领域,阿里云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优势拓宽到更靠近端的边缘,从而打造云、边、端一体化的协同计算体系,当前,阿里云已经完成国内30多个省份300+边缘计算节点的全域覆盖。
云技术的发展,推动云原生时代的到来。所谓云原生,即是帮助企业和机构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新型动态环境中,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的应用,从而极大降低企业上云的技术门槛,正如阿里互联网技术部负责人李刚所言,云原生是“企业数字化的最短路径”。当前阿里云是国内唯一进入 Gartner《公有云容器服务竞争格局》报告的企业,去年双11,阿里云完成了10分钟 1000台以上服务器的快速部署,容器部署规模达到百万级,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云原生应用实践。
目前,在云服务技术发展的支持下,云端SAAS产业快速发展,结合行业特征不断丰富使用场景,与业务结合更加紧密,提升了新基建“供给侧”的成熟度。但总体而言,我国现在还是有很大的数字鸿沟,数字生活的覆盖率现在其实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高,新基建元年,代表着我们还刚刚起步。
三、未来之路在何处?
格局决定终局,纵观阿里近20年的成长经历,阿里在做决策的时候,一直在强调对终局的判断。
早在2008年前后,阿里就判断,未来的云计算会成为21世纪的基础设施。2009年,在世人都说不清到底什么是云计算之时,阿里云成立了,从而拉开了十一年云栖大会发展的帷幕。到了2020年,社会产业基础设施果然不仅要用到云计算,而且它未来还面临数据、应用、智能的集体大爆发。
未来,阿里云等云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则是新基建进步的基础。传统的产业正在不断地用科技的力量重构自己,作为数字经济底座的阿里云也在不断对自己重新的定义和修正。
硬实力上,阿里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做深基础,不仅研发资金上的大力投入,更是基于云的特点向下延伸来构建整套基础体系。软实力上,“云钉一体”的数字化操作系统,对个人而言是高效的沟通工具,而对企业来说则是云端上的操作系统,可以最大化云的能力,从而实现开放的体系和健康的生态。未来,平台可以让无论是用云的人还是做数字化的人不用关心技术,让数据创造数据,万物自生长。
种种迹象表明,阿里云正在云服务生态上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助力后疫情时代的“上云”成为普惠的数字化能力,从而全面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基础设施的转型。在这过程中,同时拥有公共云平台、智能化技术和数字化能力的阿里云已然成为了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今天,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的世界潮流,而云计算、数据智能、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崛起之下,消费侧的数字化渗透度已经超过半数,但是城市、铁公基、能源等重要领域数字化程度依旧不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阿里云,正不断在建设云服务生态,与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提供新基建的解决方案。
归根结底,普惠全民是一切技术的终极目标,阿里云在一次次突破技术天花板的同时,让每一个普通人受益。大到飞机火车的准点出发和到达,小到防控疫情而随身携带的健康码……生机勃勃的云服务生态赋能着数字新基建,而数字新基建的发展又促进云服务生态的壮大,正是这样的正向飞轮效应,成为新基建乃至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四、结语
未来十年,正如节目中所说的,年轻一代的任务是去深海取珍珠,把新的元素跟旧的世界融合在一起,汇成一个新世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