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2日,联想发布公告称,已经向上交所科创板申请CDR上市及买卖的初步建议。据悉,目前联想集团已同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并在北京证监局备案,将通过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在科创板挂牌上市。
这意味着在香港上市27年后,联想即将回归A股。有分析人士指出,联想在此时间节点融资的目的,是为了发力产业数字化储备弹药。
而联想宣布回归A股的同时,1月23日,为了把新基建和客户混合云转型机遇,IBM变革研发布局,关闭了历史悠久的中国研究院;而几天之后,华为曝出消息,余承东将兼任华为云与计算BG总裁。显然,这几条不同的新闻,背后透露出了共同的信息:新基建的浪潮下,巨头们正纷纷加注云业务。
毫无疑问,相较于其他公司,新基建风口对于联想的意义更为重大,在PC市场见顶的当下,能否在产业数字化领域建立起第二增长曲线,对联想而言,是攸关全局的战略问题。
2021年跨年演讲中,吴晓波提及,在过去,“规模是一切问题的解药”。很多问题可以靠扩大规模来解决。但是如今“规模也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当企业体量增长到一定程度,面对的挑战和机遇也随之而变。因此曾经提及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企业,正在经历艰难的转型。而联想,是否可以成为其中一个正面案例?
生活就是九十九个回合,商业亦如是。
一、疫情中的转身
联想正在创造新增长。
2021年2月3日,联想正式公布了第三财季业绩,其中联想企业科技集团业务稳健提升:营业额环比增长5%,盈利性同比提升4%。在业绩报公布后,联想股价随之上涨 6.9%,达到10.38港元。过去三个月里,联想股价接近翻番,创下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花旗则将联想股价目标上调至11.8港元。
2020年对远程办公的需求空前加强,消费者、教育、商业的需求带动了整个PC市场的回温,作为市场头部玩家,联想的增长是可以预期的事件。而本次资本市场之所以对其反应如此积极,更多来自于联想成功开辟了第二增长曲线。
从本次财报我们可以看到,向服务与解决方案转型的成果显著,正在成为联想企业科技集团业绩提升的重要驱动力:服务业务营业额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42%;解决方案业务营业额同比增长130%,环比增长15%。本地化能力蹄疾步稳,营业额继续保持较高增速:SDI(软件定义基础设施)业务营业额同比增长42%;存储业务营业额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17%。
联想的服务与解决方案业务不仅增长快速,而且因为与“新基建”深度关联而具有巨大的想象力空间。
在过去一年里,新基建是经济领域最为火热的关键词之一,仅就不完全统计,各地新基建投资总额便高达33.83万亿。而随着“十四五”进入开局之年,全球疫情持续影响、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新基建”更是成为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是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着力点。联想第二增长曲线的快速发展,正是在新基建的浪潮下取得的。
对比于“旧基建”着力消除人员与物资流动的障碍,新基建的本质是是实现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以高新技术提高信息智能化流动的速度。因此对参与建设企业的研发能力与技术储备提出了极高要求。联想之所以能在新基建建设中占据先机,原因在于提前进行了深度的技术布局。
早在2017年,杨元庆便在联想全球创新科技大会上宣布,“联想已经看到AI是信息产业的未来,联想已经赌上身家性命去all in AI。”2018年5月,杨元庆宣布原PC业务、手机业务和智能IoT业务将整合成智能设备业务集团,与原数据中心业务集团协同,一起发力“智能设备+云”和“基础设施+云”,2019年,联想集团又提出了3S战略——智能物联网(Smart IoT)、智能基础架构(Smart Infrastructure)、行业智能(Smart Vertical),以及与新基建高度契合的“端-边-云-网-智”新一代技术架构。
当前,联想业务已经覆盖了新基建涉及的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四大核心技术,数据显示,到2020年上半年,联想专利数量3万件,5G专利达到1000件,而根据专利数据库提供商IFI Claims发布的全球250个最大专利持有者名单中,截止2021年1月,联想集团持有6648件活跃专利。
联想全球总部的联想专利墙
但是,联想的成功,并非只是“起得早”。
二、填平数字化的千沟万壑
联想在新基建建设中的重要优势,在于能够实现“传统业务赋能”。
在当前,产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大量玩家都是来自于C端的互联网企业,其传统业务模式的核心,在于以流量为核心,然后在用户运营的基础上不断试错。这在市场空间广阔,用户高度均一化的我国C端市场,可以说是占据先机的不二法门。
然而,这样的运营模式的问题,在于长期不断迭代后,会形成一个最适合当下市场的,高度特化的“唯一解”,因此难以适应变化后的新状况。这也是即使在我国互联网经济全球领先的今天,也依然只有少数软件实现了“出海”的原因:面对完全不同的市场,整个业务都需要从基础逻辑与模式开始重新来过。
而相较C端,B端市场更为复杂,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初期,尚可以从B端用户的共同痛点切入业务,而当数字化进入深水区,如何满足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便成为了核心。因此如果说形容C端市场是“水大鱼大”,那么产业数字化市场就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土地:一望无际,但是又千沟万壑。
因此,相比其他企业,联想的优势在于持续深耕服务器与存储领域,其有长期的B端业务基础。长期领跑此赛道的联想企业科技集团,面对市场变化,相关业务快速响应,不断创新进化:2020年第三财季,以SR588、SR658、SR868为代表的新品在中国本土市场接受程度大幅度提升;在金融证券机构对本地化服务器的需求量激增的趋势下,联想率先发布了业内首款超高频低时延服务器AR2209C;据IDC最新数据存储报告显示,联想存储业务年比年增长51%,超过市场平均增长率两倍,其A700系列全闪存存储解决方案,提供行业最高性能、卓越的灵活性和同类最佳数据服务以及云集成,满足企业在混合云中管理和保护业务关键型数据的需求。
因为服务器、存储业务与企业数字化有深度关联性,所以联想的传统B端业务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为自身智能化服务业务起到了“引流”作用,另一方面也让联想深刻了解不同行业在数字化过程的不同痛点,对大多数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有深入认知,能够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截止到目前,联想企业科技集团是行业内唯一可提供全周期服务的智能化服务提供商。目前长期深耕制造、金融、交通、教育、医疗、通信、能源、政府、互联网等细分行业,高价值、高利润、复杂型服务项目的比重继续提高,数据中心(IDC)建设、云服务与行业应用领域持续稳步增长。目前,超过240家企业客户选择了联想的解决方案产品,基础架构解决方案、行业场景价值方案、智慧城市业务赢得多家重点客户的标杆项目。
而在此前,联想发布的覆盖十大新基建领军行业的《联想智能化转型行业白皮书》,正是体现了新基建新机遇下的联想对行业know-how的深刻理解与沉淀。
传统业务赋予联想的另一个优势是全面的技术储备,在产业数字化领域,大多数企业只能偏重于软件或者硬件一方,而联想企业科技集团可以为行业、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覆盖端-边-云-网-智全要素的技术、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以及丰富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实践经验。凭借这些优势,联想可根据客户需求快速为客户量身定制全新的智能化服务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多层次需求,帮助客户完成智能化转型。
而且,联想不仅服务于企业解决方案,在新基建整体层面的建设也有更长远布局。
三、构建万物互联生态圈
新基建的核心在于构建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填平企业间的鸿沟只是第一步。
新基建的本质是万物互联,而在我国的发展战略中,新基建是以算力为底座,使得数据在不同的实体之间无障碍流转,从而发挥最大作用,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进而实现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新基建作为一项总体性战略,有相当强烈的“木桶效应”,其能发挥的威力并非取决于单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度,而是各个领域智能化程度的平均水平,而在当前,联想作为新基建核心提供商,是少数能够承接涉及多方,具有高度复杂性项目的智能服务提供商。其中,联想企业科技集团作为新基建的赋能者,致力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业务场景并提升商业价值。
在本次业绩报周期中,联想企业科技集团业务结构进一步完善,场景落地突破捷报频传:中标“中国移动2020年至2021年全闪存存储和光纤交换机产品”项目,成为最大份额供应商,开启了双方的里程碑合作;中标近亿元医疗信息化项目并落地珠海大健康项目,成功打造了“健康城市合伙人”模式;为蒙牛等制造业大客户提供基于先进制造最前沿的机器视觉技术助力制造业企业工业物联网建设,在产线边缘通过OCR技术实现自动化升级,实现外包装数据采集和MES系统集成和智能分析;在能源行业,某央企集团公司选择联想超融合为基础平台构建超大型私有云项目,利用超融合易捷、兼蓄、开放的分布式架构,构建面向未来的智能、云化基础设施;在5G领域,赢得了陕西出入境边检的5G图传项目,彰显联想在企业级市场5G应用场景下的领军地位……
2020年年初,杨元庆曾在开工信中预言“社会在疫情中渴望新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管理方式。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算力和解决方案/服务能力的提升”,在今天看来,这些需求在未来仍将持续存在。这是联想的机会,也是联想的使命:只有在新基建的浪潮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开拓新的业务方向,联想才能够真正完成战略转型。
2021年年初,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企业科技集团总裁童夫尧充满了信心:“面向‘十四五’和‘新基建’发展机遇,作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者,联想企业科技集团将持续释放‘全球化+本地化’的战略优势,以智能科技为引擎、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加速场景和应用落地,推进中国智慧经济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在时代浪潮中专注做好擅长的事,就不会在发展中失去位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