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突然“爆发式”增长的公司
儿童节那天,一家准备上市的公司引起了智叔的注意。
它有什么特别呢?我们来看几组数据:
2017年—2019年,这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是1.58亿元、5.14亿元、16.83亿元。
相应的,公司这三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56万元、9952万元、4.51亿元。
制图:电商智库
这么陡峭的业绩增长曲线,相信任何人看了都很羡慕。
不仅如此,成立10年以来,这家公司还完成了8轮融资,最近一轮的融资金额更是超过了1亿美元。
数据来源:天眼查 制图:电商智库
这就让智叔好奇了,这家公司到底靠什么赚钱?
有意思的是,根据我们的了解,这家名叫“泡泡玛特”的公司,此前其实已经连亏了三年。
从连续亏损到年入16亿,泡泡玛特的盈利秘密就藏在“盲盒”里。
所谓盲盒,物如其名,就是买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只有买完拆开之后才能“一睹芳容”的盒子。
这个盒子有多受欢迎?
根据拼多多数据显示,今年儿童节最热销的十大商品,盲盒排在第二名。
根据天猫数据显示,去年有将近20万人花费了2万多元去收集盲盒,其中最疯狂的消费者,一年更是耗资近百万。
塑料玩具套个盒子,到底有什么魔力?
在商家的宣传里,盲盒里装的是“潮流玩具”。
虽然加上了“潮流”两字,但从本质上来说,它依然只是个玩具。
抓娃娃机里的毛绒玩具,成本不过几块钱,塑料玩具套上盒子,为什么就能卖到六七十元?
根据智叔的观察,盲盒切中了五个要害。
首先是IP。也就是商家所说的,“我们的潮玩都是由设计师倾心打造的”,全球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与一般玩具相比,盲盒的逼格就先提上去了。
其次,盲盒最关键的商业模式在于“盲”。
《阿甘正传》中有句名言,“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盲盒也一样,没买下并拆开它之前,你永远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款式。
这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以及确定之后带来的惊喜或者失望,以及随之而来的不甘心,就像赌博和游戏一样,往往让人欲罢不能。
第三,更厉害的一点是,盲盒还戳中了人们的“收藏癖”。
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集卡游戏,为了凑齐108个水浒人物卡,小朋友们天天光顾校门口的小卖部,不知道吃掉了多少袋小浣熊干脆面。
后来的集邮票、游戏抽SSR卡,以及如今的盲盒,都是同样的原理。
通常来说,一套盲盒有12款常规造型。为了集齐心仪的款式,消费者就会忍不住一而再、再而三的购买。
这就解决了无数行业最头痛的“复购率”问题。
第四,盲盒更绝的一点是,它还推出了神秘的彩蛋造型。
也就是在12个常规款之外,还有一个所谓的“隐藏款”,买中概率为1/144。
有人为了买到隐藏款,直接成为了“端箱”玩家——一口气买走一整箱盲盒(12*12=144个)。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隐藏款越难买,它在二手市场上的溢价也就越高。根据媒体报道,一款原价69元的盲盒,在闲鱼可以卖出2000元-3000元的高价。
这就给盲盒带来了炒作空间,同时,这也是盲盒能引发外界关注的重要原因。
最后,盲盒在价格设计方面也相当讲究。
盲盒中的潮流玩具以IP为核心,对标的不是街边的玩偶公仔,而是售价上万元的手办,也就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动漫模型。
跟手办一对比,盲盒的价格显得相当“良心”。
但是我们从本质来看,盲盒里面的产品质量,其实和一般玩具差别不大,制造成本也相当低廉——不足售价的10%,堪称暴利。
这样一套严密的商业逻辑下来,商家自然赚得盆满钵满,而玩家一旦入坑,自然是难以自拔。
业内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买盲盒和XX一样,永远只有0次和无数次。
盲盒生意还能做多久?
疫情之下,今年很多公司都忙着上市,泡泡玛特也不例外。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上市不一定意味着公司前景光明,还有一种可能是,这已经是最好的上市时机,再不行动没机会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
看起来,过去三年,盲盒经济一片繁荣,但是疫情之下,如今的消费者正在变得冷静和理性。
盲盒抓的是人性的弱点,卖的5到10分钟的多巴胺。当人的基本生存问题受到冲击时,盲盒经济的热潮也就将消退。
更重要的一点,盲盒经济极其依赖线下场景。受疫情影响,人们减少外出,这也在给盲盒经济不断降温。
从产品一端去看,商家如今也正面临新IP的开发困境。
盲盒经济的商业逻辑固然相当巧妙,但对于消费者而言,激发购买欲的核心还是精美的新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泡泡玛特总共有80多个IP,但是真正能带来大量营收的IP却不超过5个,其中爆款IP“Molly”更是贡献了将近30%的收入。
Molly
如果商家无法持续开发出新的优质IP,盲盒这门生意就很难继续火下去。
当然了,我们也不必如此悲观。
就算盲盒经济做不下去,凭借类似的商业逻辑,在中国这片大地上,也还有其他更多的商业领域值得挖掘。
毕竟早在1984年的春晚,小品艺术家们就已经发明了“宇宙牌香烟”。
在你看来,这套商业模式又还可以如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