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缺芯”潮下,越来越多的新玩家正在涌入新能源赛道。
作为全球最大最确定的风口之一,越来越多的“门外汉”都想来分一杯羹,不管具备不具备造车的实力。
3月30日,手机制造厂商小米宣布造车,市场一片哗然。
发布会现场,小米创始人雷军称,这将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为了造车,雷军说他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不仅如此,他还抛出了一份100亿美元的造车预算。
一边是如火如荼的新新势力,另外一方面则是“缺芯”对于整个行业的困扰。选择此时造车立项,不得不说雷军找了一个好时候。
3月29日,蔚来汽车对外宣布,由于芯片短缺合肥江淮的蔚来工厂将暂停生产5个工作日。
蔚来汽车停止生产并非孤例。
3月24日,通用汽车就因为芯片的短缺不得不将北美地区的减产计划延长;
3月25日,福特汽车也宣布,由于芯片短缺俄亥俄州的一家商用车厂停止生产;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3月以来,已经有数十家企业因芯片短缺而减产、停产。
有业内人士表示,汽车“缺芯”要想完全恢复,至少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此前在蔚来年报电话会议上,李斌就曾透露芯片供应确实对二季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当下基本能满足正常生产需求,但风险仍然比较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车企芯片短缺?
一方面,因为疫情的原因,全球主要车企以及产业链相关企业调低了预期,导致汽车芯片企业不同程度的减产。
众所周知,产能一旦减下去,那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至少则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另一方面,自今年二月以来,受美国的部分地区极寒天气的影响以及日本瑞萨电子工厂火灾的影响,全球汽车芯片生产受到了极大影响。
据国际研究机构伯恩斯坦预计,2021年,全球汽车市场将因芯片问题导致整体减产汽车约450万辆,这个数字大约为全球汽车产量的5%左右。
咨询公司AlixPartners也表示,全球芯片短缺可能使汽车制造商今年损失610亿美元。而且,目前“芯片荒”不光是汽车领域问题,其已经开始向手机、家电等行业蔓延了。
究竟“芯片荒”还会持续多久?国产替代是否存在较大的机会?
我认为,“芯片荒”大概率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完全恢复今年的可能性不大,另外疫情的因素也是芯片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国外疫情还得不到基本控制,可能“芯片荒”还会延长一段时间。
至于国产替代,虽然目前很多车企已经宣布研发自己的芯片,但是从整体环境而言,国内的汽车芯片自研率仍只占到了10%左右,也就是说90%以上还需进口。
长期来看,国产替代一定是一个大的方向,也存在较多的机会。但短期产能替代上,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因为芯片制造全球的协同性很高,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单独完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