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K歌似乎走到了行业的拐点
唱吧第三次冲击IPO的消息一直没落地,而其硬件设备“唱吧小巨蛋”却频频出现在多个热综和各大网红主播的直播间,猛刷了一波存在感。
从网红主播专属“下沉”到“平民”手中的K歌神器。全民直播时代,能修饰声音的声卡设备被推上了“爆款”的宝座,而这也同时让成长处境较为尴尬的线上K歌企业,特别是唱吧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在经历了2015年和2018年两次冲击IPO未果之后,不难看出,出道即巅峰的唱吧或许在商业模式、持续盈利能力等方面对资本市场都还缺乏说服力。
如今以打造与APP软件配套的爆款硬件设备来占领用户心智,唱吧能为第三次IPO讲好故事吗?巨头互联网企业深度参与的当下,线上K歌似乎走到了行业的拐点……
靠网红神器打下的半壁江山
“目前唱吧的营收主要来源于唱吧软件的打赏以及小巨蛋等硬件产品的利润,两条营收线的比例基本持平。”唱吧CEO陈华如此表示。很难想象,唱歌网红必不可少的直播神器,竟然能够支撑起一个在线K歌头部企业的一半营收。
如果说美颜的存在是蒙蔽了观众的眼睛,那么声卡的出现无疑是欺骗了观众的耳朵。因为除了颜值“见光死”之外,因声音翻车的案例其实也不在少数,一旦没有了声卡的助攻,很多歌唱类主播亦是泯然众人矣。
“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唱功好的人,很多唱歌网红真实水平顶天就是KTV级别,不开声卡的话一唱现场准得露馅。”说起这个话题,最爱逛唱歌直播间的陈锋自认为他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能修音的声卡和麦克风现在是主播直播必备神器,很多网红在直播唱歌的时候会把声效开得很大,观众一听就能听出混响或者电音效果。情况太普遍了,所以有人一看到这种就管人家叫‘声卡战士’或者‘声卡怪’。”
陈锋告诉锌刻度,虽然电脑和手机都有声卡,但是这类自带的集成声卡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因此在工作时很有可能出现延迟、失真,甚至形成比较明显的噪音,“没有声卡的直播,除非主播个人嗓音天赋特别强,比如像张韶涵自带混响的独特嗓音,清唱也不输有伴奏,不然呈现在观众耳中的效果就是声音干巴巴的,观看体验比较差。”
可若是当有声卡的时候,其带来的最大效果就是消除环境背景噪声,给主播自己的声音增加各种效果和混响,“专业歌手录歌有‘百万调音师’为他们专门服务,声卡设备其实就相当于给主播进行同步修音了。只要K歌神器在手,声效开大一点,路人也能秒变歌神。”因为独立声卡的存在,可以进行声音与数字的相互转换,还可通过额外的滤波电容和功放管进行声音的优化,数字信号经过了数次放大和降噪,音质就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现在的直播套装产品已经是简化版本了,之前买个配套设施,声卡、线材、机架哪个不得卡着价格精挑细选,还要配合电脑上的程序进行在线声卡调试,复杂得很。”曾做过一段时间唱歌主播的娜娜表示,在手机直播时代到来,声卡设备在需求的催化下进行了快速迭代。
根据主播对音质和音效的不同需求,原先一个基本符合直播需求的声卡,价格区间可为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再加上调音台、支架等配套设备,全套价格将需要几千到上万元,对想入行的主播来说着实是个不小的负担。
但娜娜告诉锌刻度,当短视频和直播成为调剂大众生活的畅销品,REM、得胜、莱维特、森然、舒尔等声音处理品牌开始针对手机直播推出相应的声卡产品,全民K歌、唱吧这类在线K歌企业也开始制作声卡音响一体化麦克风,主播们迎来了最好的时代,“现在看直播的人多了,可以说是全民K歌皆可网红,只要声音条件还可以,花几百块买套简单的设备试试水完全没问题,万一火了呢。”
唱吧小巨蛋麦克风与罗永浩联动卖货
而对硬件设备供应商来说,需求不仅来源于前赴后继的网红主播们,还有更多被短视频和直播俘虏的观众也成为了他们的主要客群。特别是对于拥有手机K歌软件的唱吧和全民K歌来说,配套的硬件设备对用户的吸引力尤其大。
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在线K歌社交娱乐行业发展洞察白皮书》显示,在线K歌行业月活跃设备数超2.2亿,网民渗透率超过50%且呈增长趋势,在线K歌已成为用户更偏爱的娱乐形式。当在家K歌新消费场景被激活之后,据唱吧最新618战报显示,小巨蛋音箱麦克风系列继续狂飙猛进,蝉联天猫京东麦克风品类TOP1。
作为K歌大军中的一员,体验过音响麦克风一体机产品+K歌软件的麦乐说出了他们的共同心声,“价格不贵、使用方便,蓝牙一连唱起来就跟私人KTV一样,在家自娱自乐完全足够了。”
出圈不易,直播、游戏都打了水漂
借着直播带起来的这股硬件设备需求“东风”,在线K歌行业在短视频时代完成了一次最佳进攻。
如果以争当“在线K歌第一股”唱吧为例,硬件设备带来的销量增福可见其威力。在2015年6月发布唱吧麦克风之后,唱吧的硬件产品不断进化,到2018年又推出了带有蓝牙音箱的麦克风产品小巨蛋,并成功将其打造成爆款,2019年到2020年,唱吧小巨蛋音箱麦克风销量突破100万台。阿里妈妈的一组数据显示,唱吧在天猫音箱麦克风的品类占有率已经达到了60%以上。
显然除了起家的唱吧APP收入之外,其又找到了“第二价值曲线”。
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唱吧总算走对了一条?别慌,先回头看看唱吧为什么着急想要多条腿走路。
自2012年唱吧横空出世,在线K歌这个娱乐方式随之闯入大众视野,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唱吧自然成为当时的“行业新星”。
不过好景不长,K歌行业本身入行门槛并不高,唱吧自己也是一直在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用户体验,但在消费场景和互动玩法上却一直没有跟上用户需求,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全民K歌则凭借QQ和微信的流量及社交优势,在2016年实现“弯道超车”坐上了行业老大的宝座。
在线K歌赛道上,竞争对手远不止唱吧和全民K歌:通过劲歌抢唱、热歌接唱和全民领唱等游戏玩法,充分开发K歌趣味性的“社交K歌神器”音遇APP;首创弹唱新模式,以弹唱为切口来连接用户与音乐、用户与用户之间互动,成功打入年轻人群体的唱鸭;主打音乐社区,具备音乐播放、音乐智能创作等功能,快手在“回森”之后推出的小森唱APP……充分挖掘用户需求的新细分赛道、新K歌玩法接连不断。
事实上,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不仅是唱吧,对行业内的每一个玩家而言,寻求更多经济增量势在必行。
彼时,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将目光对准了线下KTV市场。比如唱吧投资麦颂与咪哒,麦颂在三年之内扩张了400多家,线下迷你KTV的数量在商场与机场累计超过2万台。全民K歌在线下市场的参与度也不可小觑,其自助KTV在2019年的计划数已经高达1000家。
商圈里的迷你KTV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但从实际表现来看,根据创始人在2020年直播时所说,“唱吧麦颂KTV有500余家店,远远达不到曾经的设想,而其替代性强,并不属年轻一代娱乐刚需,也极大的缩小了其想象空间。”
与此同时,随着2020年的一场疫情过去,线下娱乐产业整体的落寞避无可避。有调查显示,77.3%的年轻消费者减少了去KTV的次数,33.9%的消费者唱腻了,觉得无聊,而有47.2%的用户则表示有其他的娱乐项目。
当用户随时能从手机上找到多种消遣方式,无论是老牌线下KTV行业,还是在线K歌企业斥下巨资的迷你KTV房,哪一个都逃不过这场“浩劫”。
当然唱吧还进行过其他的尝试,比如做直播上线“火星直播”APP,但在各大直播平台砸重金签约主播时,唱吧因管理层持保守观望心态没有加大投入,使得此项业务并未发出多大声音;又比如进军游戏领域,在2015年推出塔防类轻度手游,由于存在感过低,即使免费也未能激起多大水花;还有扶植音乐人计划,拟用原创音乐来为其塑造一条更深的“护城河”,但需要时间来让外界看到实际成效。
综合眼下的现实情况来看,唱吧基于行业发展及自身现状所作出的多番尝试,竟然只有硬件设备一项见了效。难道做硬件设备才是在线K歌企业的未来?
巨头抢食、同质化严重,“爆款”难筑护城河
要说唱吧和全民K歌做硬件设备是为在线K歌行业开了个好头,也不见得。
毕竟相较于网易云、酷狗的耳机,Spotify的车载音响、小度智能音箱等产品,唱吧和全民K歌的硬件产品更加单一,多集中在麦克风品类。而在这个分类中,用户的选择项也很多,飞利浦、联想、得胜等品牌基本都有推出同等价位的产品。
据一位测试者反映,虽然不同品牌产品的参数各有不同,但这些低价位的基础款K歌产品在实际使用效果方面差不多,“大家最需要也最容易下手基本就是500元以下的入门级设备,使用者实际不太能分清不同品牌之间具体的差别。”换句话说,唱吧和全民K歌相关硬件设备,在用户心目中的竞争优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而唱吧和全民K歌耗时费力打造的“软硬兼备”完整生态圈的另一面,即与硬件设备可配套使用的软件业务也面临严重的同质化竞争问题。
近一年多,互联网巨头齐聚在线K歌市场,想“分蛋糕”的心思越发明显。阿里的鲸鸣,网易云音乐的音街,快手的回森、小森唱,百度的音磁,抖音的直播K歌、朋友KTV,基本每一款新品都夹带着各自的特色进场,比如鲸鸣的音乐视频特性、音街的心情日记功能、音磁的说唱交流平台定位。
根据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数据显示,3月份全民K歌活跃用户数行业大幅领先,月活用户数达13543.8万人,唱吧位列第二,为3037.3万人,此外,酷我K歌、天籁K歌和唱鸭分列3~5位,月活用户均超300万人。腾讯系独占鳌头,拥有2个头部席位,阿里则占据1个头部席位, 先布局的瓜分了大部分在线K歌市场,百度、网音云音乐、快手等后来者推出的在线K歌产品,背靠自身用户优势参与其中呈追赶之势。
数据来源:比达咨询
充值会员即可享受K歌平台的高分辨率及唱歌教程等特权、通过虚拟礼物的特殊标识满足用户“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化需求、以虚拟礼物打赏制度提供源源不断创收来源……对于大多数拥有极度雷同商业模式的在线K歌玩家来说,还有一个更大的“噩耗”——虚拟货币监管趋严,风声越来越紧。
相关报道显示,2019年中宣部版权管理局、文旅部管理司就共同举办“卡拉OK领域版权工作座谈会”,拉开了政府监管完善卡拉OK行业版权生态建设的序幕。这意味着一旦监管趋严,依靠虚拟货币打赏赚取利润的国内在线K歌平台或将面临重新洗牌。
腾讯音乐在财报中毫不避讳,表示在线流媒体平台上销售消耗性虚拟礼物有时效性,“通常不会超过⼀年”,但也在财报中承认了面临的政府监管风险。
看似烈火烹油的在线K歌行业,在加剧的市场竞争、趋严的政策监管,以及有限的增收手段下,未来有几分想象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