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笔记本的都会注意到今年华为Matebook着实引人关注,华为笔记本的份额也在不断增加。根据发布会上余承东的说法,华为已经在国内轻薄本领域销量第二了(这还是被限制的情况下取得的)
MateBook D 14 锐龙版到底如何呢?经过测试和使用发现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不堪,下面是详细的评测:
外观&设计:
华为MateBook系列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设计语言,一体化的铝合金机身,磨砂质感的表面,亮面的LOGO,MateBook D 14同样如此。在边角的处理上不像MateBook14那么圆润,看起来线条更加硬朗一些。
今年华为发布的几款MateBook产品采用的都是3:2比例的屏幕,MateBook D 14则是16:9的1080P屏幕。B面采用的是三面窄边框设计,边框为4.8mm,屏占达84%,大概是因为屏幕比例的原因下边的边框略宽一些,倒是不影响体验。
这块屏幕素质一般,65%的sRGB色域,对屏幕要求比较高的朋友可以忽略了,与MateBook14的最大差异大概就是在这里,价格有差距产品自然也有差距。
笔记本的C面与普通的6行键盘没有什么区别,延续了MateBook系列按压式隐藏摄像头的设计,位于F6与F7按键之间,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增加屏幕的屏占比,也更好的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安全。
其实PC上集成指纹的做法早已有之,把指纹集成在电源键上也不是首创,但是以前的功能做的都不太好,所以兴趣不大,华为的这个二合一体验还是很优秀的。纹解锁二合一电源开机键可以在开机的同时解锁电脑,免去输入密码更方便,在这个价位上还是很优秀的。
MateBook D 14 与之前的产品不同,B面和C面可以约180度平铺,这在相互的交流中非常的实用。
接口方面,MateBook D 14也比较齐全,机身左侧有一个USB-C 接口(充电传输数据均可)、一个USB(3.0)接口以及一个HDMI接口,
机身右侧是一个USB接口(2.0)和一个与Mic二合一的3.5mm耳机孔。
MateBook D 14从外观设计上来说大体就是这样了,下面我们说一下功能上的一些特色
特色
首先说的当然是“多屏协同”,因为我本身在使用华为手机,对这点的体会非常的深刻,可能是因为这个功能太实用了,还被网友破解安装到了友商的产品上,但是体验比不如正版的MateBook上的好。手机与PC的链接方式有三种:碰一碰、扫码、搜索附近。使用碰一碰需要确认手机支持NFC且系统版本在EMUI 10.0版本。将手机靠近笔记本右下角贴有“华为一碰传”标签的位置即
虽然我很不喜欢微信办公,但是现在微信办公是很难避免的,将手机屏幕投映在PC上将会更方便。“多屏协同”当然不只是一个投屏,文件的共享才是核心,文件的双向互传真是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想把手机拍的图导入电脑的时候。手机与PC,Android与Windows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系统相互独立却又能无缝协同,这种体验非常好,值得推广。
另一个让我特别喜欢的功能就是快充,出门要带PC,带手机,带相机,带平板,带电动牙刷和剃须刀,这些都需要充电。比这更麻烦的是还要带一堆的充电头,对于能共用的充电头又无法同时充电,比如我手机没电了要充电,笔记本也快没电了,怎么办?手机充电头无法给PC充电,PC充电头给手机充电又慢,有了快充一切都不是问题,因为65W快充,很快就可以充满,更关键的还可以给手机(部分型号华为手机)超级快充。
YES!AMD!
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Yes!AMD!”开始出现,凭借着台积电更先进的制程工艺和更优秀的微架构设计AMD的处理器表现非常优异,性价比非常高,很多消费者/厂商开始选择基于AMD平台的产品。MateBook D 14拥有两AMD和intel两个不同的版本,我这台是基于AMD平台的R5 3500U,以及8GB内存和512GB的SSD,可以说是中规中矩。
我们先看一下更接近日常使用的PCMark10的成绩,3889分的成绩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也说明这款笔记本在日常应用、文档办公等方面处理起来绰绰有余,在视频编辑和渲染方面略显吃力,当然也没人用轻薄本去渲染视频。
MateBook D 14采用的是一块512G的SSD,在AS SSD Benchmark中总成绩为4301,顺序读写速度分别为2762MB/s和1887MB/s,4K的读写速度分别为47.87MB/s和95.98MB/s,算是很优秀了。
总结
从定位来说MateBook D 14是一款轻薄本,对于移动办公来说性能足够,三面窄边框的设计为颜值加分不少,多屏协同是对友商产品而言是一个大杀器,65W且支持手机超级快充的充电头是一大亮点。
如果以性价比的眼光来看MateBook D 14略显不足,但是以入门本的角度来看它完全合格,与同价位的MateBook 13 AMD版相比又各有千秋,MateBook 13屏幕更好但是接口较少,另外提一下MateBook D 15是SSD+HDD机械硬盘的设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