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风扇异响怎么解决(电脑散热器风扇异响的原因)


如果施工声音与瀑布声音同为60Hz,你是否会对它们会有相同的情绪所接纳?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为什么几乎同样分贝的笔记本风扇,我们能够明显听出其中一个很吵,而另一个很安静呢? 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会有最佳答案。

这几年做游戏笔记本评测,经常会遇到一些粉丝发来的问题,很多厂商在游戏本当中加入了可调节风扇转速功能,有些粉丝建议我来测试一下风扇在满载时转速噪音问题。并希望我能够用噪音测试仪做记录,在这个问题的后面它又跟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笔记本风扇噪音是60分贝,我们觉得很吵的话,那么60分贝的瀑布声,雨滴声,我们是否会产生不一样的情绪呢?这个问题把我一下子问懵了。确实如果同样分贝的声音,导致我们产生不同情绪的话,那么我们使用噪音测试仪来测量笔记本风扇这种方法到底还合不合适?

用了这么多年 笔记本风扇噪音罪魁祸首竟是它

01监测笔记本风扇 只谈分贝数值 不谈频率波段 存在一定片面性

我们知道声音其实是由震动来传递的,形成音波和特定频率。目前研究显示,理论上人类可以感知到的范围在20Hz~20000Hz,但每个人对于声波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的范围值也会越来越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小孩子可以听到蚊子的声音,而老年人反而听不到的原因。

用了这么多年 笔记本风扇噪音罪魁祸首竟是它

经典ISO听力曲线表

上面这幅图表是非常经典的ISO听力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到红色线条的开始与结束,大致介于2000Hz至5000Hz之间,在这个区间内人类的听力是最敏感的。而我们所采用的分贝仪工作方式其实是通过不同频率的声音加权来得到一个综合数字,这个数字不太能够精准的反应出来我们实际听到的声音。

用了这么多年 笔记本风扇噪音罪魁祸首竟是它

比如一段变化的声音,我们人类的耳朵可以听到完整的频谱,并判断声音的来源与场景,而分贝仪则仅仅只是叠加态显示数字变化。例如同样是60分贝声音,楼上抡锤拆家跟小区喷泉在分贝上面很可能一样,但实际给大家的真实情绪是不一样的。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了?

02引起人类听觉不适的主要问题在于异音的产生

什么是异音?通俗易懂的来讲,就是在频率基本相同的时候,突然之间出现一个尖锐声音,这个声音明显高于其他频率。比如正在拆家抡锤时候,锤子砸墙的瞬间声音明显高于安静时候的声音,两个音波之间出现了较大的落差,形成尖锐的凸起,这就是异音。

用了这么多年 笔记本风扇噪音罪魁祸首竟是它

4436Hz范围内41分贝 人类对异音的辨识度尤为明显(图:知乎Navis Li)

用了这么多年 笔记本风扇噪音罪魁祸首竟是它

43Hz范围内40分贝 没有异音产生相对较为安静(图:知乎Navis Li)

而窗外小区的喷泉,潺潺的水流声音与周围的环境音在一定时间内波动非常小,并且长期稳定在一个频段,因此不会让我们有非常强烈的抵触情绪,并且大自然的音律当中,风声、水声、雨声我们又称之为白噪音,也因此对这类声音我们的接受能力更高。

03笔记本异音产生主要在于风扇设计问题

早些年间笔记本风扇整体采用了对称式设计,风扇角度固定,扇叶数量也没有现在那么多,所以我们在点亮笔记本的时候,通常能够听到较大风扇启动和旋转的声音。尤其是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的笔记本,尖锐的声音尤为明显。

用了这么多年 笔记本风扇噪音罪魁祸首竟是它

老式笔记本风扇扇叶密度低对称设计导致异音大

但好在这几年包括轻薄笔记本、游戏笔记本在内的风扇都有了较大的技术进步,例如荣耀MagicBook 14推出“鲨鱼鳍”散热、天选2推出“冰川”散热、雷神Zero游戏本推出“风洞Pro 2.0”散热,每一家PC厂商对于散热技术都格外重视。

用了这么多年 笔记本风扇噪音罪魁祸首竟是它

“鲨鱼鳍”散热采用非对称结构避免异音产生(图:SizeRay)

以荣耀MagicBook 14笔记本为例,我们在早先对产品进行拆解的时候发现,该笔记本搭载“鲨鱼鳍”散热,每一个风扇的角度并非采用同一个维度设计朝向,例如下图当中,S型高密度纤薄风扇,可以根据风流出的风向进行定向,防止风扇在转动过程当中以统一姿态划破空气,声音自然不会在同一频段产生堆积(声音堆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异音),所以我们整体听上去只有呼呼的风声,并不会有违和感产生。

用了这么多年 笔记本风扇噪音罪魁祸首竟是它

“鲨鱼鳍”散热采用了S型架构设计

回到之前的话题,笔记本风扇声音吵主要是因为异音造成的,而现在越来越多厂商意识到异音给大家带来的体验不佳情况,进而改善自己的散热技术,提升使用体验。作为一名评测者的我,确实也认认同网友的观点,单一评测笔记本风扇噪音的测试整体意义不大,如果要测那么就要把频率分析的频谱给大家一起呈现出来,让大家知道在安静模式、平衡模式和性能模式三种转速条件下,是否会导致异音的产生,这样的评测才更真实,更能对网友的购买决策产生影响和推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