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是否该把精力用于投资理财,现如今比较流行的有两个观点。
A:投资理财不靠谱,有这种精力不如投资自己。真想玩投资,等30岁事业有成后再玩也不迟。
B:投资理财学习要趁早,即使最初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投资,也可以提升基本的理财能力。
那么,我们就针对这两个观点来进行比较,看看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是否能被打破。
论点A:
投资金钱不如投资自己。
与其把精力耗费在阅读投资理财书籍、关注股市指数变动、搜索国际宏观政策新闻资讯等这些事情上,倒不如提升工作技能、人脉关系,尽快实现升职加薪,在三十而立的年纪就拥有令人艳羡的事业。
可行性:
这个论点乍听起来非常有道理。人生在世,最可靠的是自己。损失短期的金钱,从长远角度出发来投资自己,有种“放长线钓大鱼”的意思在里面。这也教导了我们不要为眼前蝇头小利所迷惑,而放弃了未来的丰厚收益。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
已知:G君年薪10万元。假设每年年初工资到账,无其他开支,工资全部算作结余。
策略1:G君开始投资理财,而年化收益率则为较为普通的10%水平,十年后他的财富总额是175.23万元。而这笔钱如果不进行任何增值投资的话,十年为100万元。
策略2:G君全心全意投资自己,每年为此支出2万元。五年花费10万元,但也成功晋升,工资翻倍,年薪变成20万元。从此事业步步高,在第十年已经达到了50万元水平。则这十年间,他的财富总额为170万元。
从该数据来看,这十年间,策略1的财富总值略高于策略2。
但在策略2中,从第10年后,由于G君事业有成,开始以此为本金加入投资理财大军,由于他此时年薪已高达50万元,所以未来的收益明显会高于依然保持年薪10万元的策略1。且由于滚雪球效应,使得财富增值速度越发令人眼红。
存在问题:
上述两种策略,尤其是在策略2中存在一个默认前提,也就是G君确实能够通过他对自己的投资,达到升职加薪的目的。但从现实社会来看,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的状态。
这个社会的现实是,多数财富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多数人掌握着少数的财富资源。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事业成功,走上人生巅峰。但更大的可能性却是在工作5年、10年后成为了社会平凡人士的分母,处于金字塔的中下层位置。这就是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所以说,如果你将一切希望都全部寄托在投资自己争取十年后的荣耀光景之上,却有可能在十年后,依然过着如同现在一般拮据的日子。
论点B:
学习投资理财,从现在开始。
理财不是有钱人的专属,也不是非要等到自己有了很多的财富积累后才可以入手的高大上产物。与其寄望未来,不如未雨绸缪,可以在刚开始工作甚至哪怕是大学时期,就开始学习和实践投资理财。
可行性:
可能多数徘徊于理财门外的观望者所存有的顾虑是,投资理财不容易,或者说和自己关系不大。但其实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我们学习投资理财不是为了人人都成为高手,但至少可以具备基本的判断与决策能力。
而且,学习投资理财不是朝夕间可一蹴而就之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总结和实践操作的过程。如果要等到成功的时候才去学习,就太晚了。
继续以G君为例。
年薪10万元的G君尝试投资理财。虽然起点资金并不多,但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投资:
(1)每月结余用作基金定投
注重收益可优先考虑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在意风险可配置债券型和部分货币性基金。
(2)根据市场行情选择基金
市场整体乐观,则配置偏股型基金。市场波动较大,可配置债券型和部分混合型基金。
(3)配置少量P2P
优先考虑实力雄厚的平台,且不要把资金过多投入于此。
存在问题:
由于投资理财存在知识技能的门槛,如果希望获得更高收益,则需要我们进行系统性的知识学习。如果只是随便听信谣言,或者人云亦云跟风投资,很可能不赚反赔。
另外,凡是有利益存在的地方,则必然伴随着风险。我们在投资之初,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要因为一时的亏损而垂头丧气,抓准时机迎头再来,才是正理。
投资自己?还是投资理财?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把这二者划分得过开。
投资理财作为一种长期的学习过程,是可以通过平时来积累和沉淀的。如果你真的要等到事业有成,才肯去涉猎投资理财,恐怕就有些落后于人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